李培良教授,观测站站长兼方向负责人,海南浙江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浙江大学物理海洋与遥感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水下在线监测科技团队全国工作站负责人,海南浙江大学海洋过程与装备团队首席。担任山东省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专家组首席专家,国家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海南省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40余项,近五年科研项目经费超5800万元,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5项,主持国家、行业、 团体标准各1项,曾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上海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致力于海洋观测与预报技术研发,亮点成果有:
1)发明海洋环境海底有缆在线观测系统,填补国内海底业务化在线监测技术空白。已成功应用于海洋牧场、珊瑚礁、石化区等不同领域100余套,直接产值超1.9亿元,于国际上首次组建海洋牧场、珊瑚礁等特定海域生态环境海底在线监测网,并利用海底观测网数据揭示了水温对台风过境的三维响应特征和机制、 极端增温导致的珊瑚礁白化动力机制、对海洋牧场夏季低氧年际变化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得到第230期双清论坛由丁德文院士、唐启升院士等领衔主席团、诺贝尔和平奖得主P. G. Brewer等权威专家的高度肯定,入选CCTV《崛起中国》栏目专题报道。山东省海洋牧场观测网作为突出成果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和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等领导人做过专门汇报,具有重要的减灾效益和社会效益。
2)带领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利用17套Argo浮标对西太反气旋涡进行了长达6个月的追踪观测,系统揭示了中尺度涡对模态水生成和运移的影响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尖期刊,入选2016年度海洋与湖沼学会十大科技进展。
3)研发了海洋环境应急预报系统,可实现风暴潮、海冰等海洋灾害的预警报,进行海上溢油、危化品泄露、搜救等应急辅助决策,已应用于我国十多家业务化海洋预警预报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