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作用应为弥补国家已建台站难以提供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所必须的科学观测和实验数据,并与已建台站形成互补,完善国家野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高科学研究支撑能力。为此,崖州湾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海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拟依托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的岛礁近岸观测保障实验中心、深海科技教研基础实验室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条件,以及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三亚监测站的国家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重点建设海洋在线监测装备技术研发实验室、海洋生态动力环境数值模拟实验室以及海洋灾害机制研究及预警报实验室。基于这三个实验室,开展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仪器研发、数据观测处理、数值计算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内容。
(1) 海洋在线监测装备技术研发实验室
针对海南省海域立体监测研究需求,以解决海气和海底界面的立体区域探测和海洋观测仪器设备的全国产化等研究问题为目标,开展温、盐、深、溶解氧、叶绿素、浊度、pH等海洋水文水质生态要素传感器技术研发,并自主研制基于岛礁、海上平台的在线观测系统,开展小中大型浮标/潜标等定点观测技术研究开发和产品推广。
(2)海洋生态动力环境数值模拟实验室
研究研究建立高分辨率的海洋生态-动力数值预报模型所需的参数化模型,开发海洋生态动力环境预报系统,提供潮汐潮流、风浪涌浪、温盐密度、海水叶绿素浓度、溶解氧等海洋生态动力环境要素的高精度预报,对海洋生态灾害的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撑。
(3)海洋灾害机制研究及预警报实验室
围绕提升海南岛周边海域海洋环境保障能力的迫切需求,基于卫星观测、现场监测和海洋生态动力数值模式等多源海洋数据,阐明海洋生态要素变动的动力机制;重点监视海上风暴潮、台风等极端气候灾害和赤潮、海上溢油等生态环境灾害,研究分析台风、风暴潮、海啸、搜救、溢油、赤潮等应急预测方法,研究构建灾害性气象海洋过程高精度实时预警预报模型和辅助决策系统,为构建高精度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提供技术支撑。